“智慧大腦”讓項目建設更高效——臺泥(杭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部項目建設側記
發布時間:2022.05.19
作者:潤安裝飾
沒有傳統工地的嘈雜與塵土飛揚,走進臺泥(杭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部項目施工現場,硬化路面干凈整潔,霧炮機、噴淋系統自動噴淋,揚塵噪聲監控設備實時監測……系統化、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的施工管理,讓建筑工地告別了“灰頭土臉”的傳統形象,變得更加安全、綠色、人性化。
據項目總工茆玉卓介紹,該項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建筑總面積約為18.33萬平方米,地下3層,地上45層,建筑高度為209.85米,質量要求高,綠色施工目標高,超高層施工、深基坑作業施工等難度大。“為此,我們構建了智能、高效、綠色、精益的一體化‘智慧工地’管理平臺,確保工程建設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推進。”
智慧“黑科技”全方位保障建設推進
走進項目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LED大屏幕。屏幕上顯示著“智慧工地云平臺”,數十個小屏幕對應著工地上重點管理區域,工人們忙碌的身影、飛舞的焊花、矗立的塔吊……一切盡收眼底。
“我們與杭州品茗安控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智慧工地云平臺囊括了數字工地、勞務管理、視頻AI(人工智能)等多個管理模塊。”茆玉卓表示,“智慧工地云平臺”的實施內容,涵蓋了人、機、材、安全、質量等環節,管理人員通過電腦、手機端,可以隨時查看工人現場施工狀態和各項設備參數,在后臺便能對人員進行管理,實現了工地數字化、數據網絡化、管理智慧化。
“請佩戴安全帽再進入工地!”監控屏幕上,一名沒有佩戴安全帽的工人被攔了下來。“閘機設備不僅可以完成傳統識別出入證信息,還可以自動進行安全著裝檢查、聯網核查實現臉部成像和身份真偽甄別,所有數據信息匯總和辨識都在1秒以內完成。”茆玉卓介紹說。此外,平臺將視頻AI算法與工地監控相結合,提供安全帽、反光衣、火焰、煙霧、區域入侵和越線越界等多種智能識別算法,實現對工地周界“全方位、立體式、無縫隙”全景監控。發現違規行為,系統后臺會自動抓拍并實時報警,管理人員通過手機等設備就能進行管理。
通過“智慧工地云平臺”,項目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手機對質量、安全、進度、變更、物料、成本進行實時管理,管理信息直接進行云端存儲,管理痕跡實時可見,記錄永久保存。“我們把所有問題都‘晾曬’在系統中。”茆玉卓解釋說,管理人員用APP將現場存在的隱患拍照或者錄視頻上傳到平臺,同時支持全員參與安全工作,對施工生產中的人、物、環境的行為與狀態進行管理。通過“事前預防”“事中控制”的方式杜絕事故的發生,讓現場安全和質量管理模式更加規范。
“施工現場應用的物聯網設備像人體的五官和四肢,能夠實時感知作業環境的現狀與變化;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的應用像人體的大腦,能夠對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判斷,實現項目動態提醒和決策輔助;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就像人體的神經網絡,聯動企業和項目建立信息收集、實時傳輸反饋的整體協同機制,幫助管理者牢牢掌握關鍵信息,做到分析有數據、決策有依據。”杭州品茗安控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自可在談及智慧工地云平臺建設時補充道。
從“灰頭土臉”到“一塵不染”
“我們配備了高壓水槍、噴淋設備、霧炮機等一系列硬件和軟件設施,設備終端可以根據設定的環境監測閾值,與施工現場的噴淋裝置數據聯動,從而自動進行空氣檢測、降塵噴霧。管理人員也可以遠程進行操控。”項目生產經理耿超然打開手機,通過手機APP端的智慧聯動,遠程操控揚塵治理設備。“我們的系統可以進行數據收集,進行智能化分析,從而確定設備安裝位置,讓噴霧噴在揚塵最嚴重的地方,讓圍擋擋在噪音最頻發的地方,有針對性地采取最有效的措施。”
由于項目工程場地大、工期緊、土方開挖量大,再加上杭州每年都會有長達兩個月的梅雨季,造成土方外運工作相當困難。為了克服難題,項目采用了超遠距離泥漿泵送土方外運技術。“我們在基坑內土方待挖區域,布置了一處蓄水池,用輸入加壓水進行土方沖刷,土體遇水配置成泥漿,流至泥漿泵工作區域,通過泥漿泵輸出至現場增壓泵,再通過增壓泵向外輸出,通過處理后可進行土方回填。”耿超然解釋說,這一施工過程無污染,工期也不受外界影響,和傳統渣土車外送方式相比,可減少碳排放1380噸。
除此之外,項目還運用智能水電監測系統,通過對工地現場水表、電表計量數據實時上傳,方便施工企業對工程能源消耗高效把控,減少水電資源的浪費。同時結合后臺大數據的分析,幫助企業調配施工機械,提升施工效率。“在后續施工中我們還將投入使用超高層垃圾通道。”耿超然表示,用手推車將垃圾通過施工電梯運至指定地點的傳統方式,不僅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運輸效率相對較低。而超高層垃圾通道的應用,將實現樓層內建筑垃圾安全、快速、高效運輸,同時能解決垃圾運輸過程中揚塵治理問題。
潤安裝飾會向先進認真學習。
據項目總工茆玉卓介紹,該項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建筑總面積約為18.33萬平方米,地下3層,地上45層,建筑高度為209.85米,質量要求高,綠色施工目標高,超高層施工、深基坑作業施工等難度大。“為此,我們構建了智能、高效、綠色、精益的一體化‘智慧工地’管理平臺,確保工程建設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推進。”
智慧“黑科技”全方位保障建設推進
走進項目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LED大屏幕。屏幕上顯示著“智慧工地云平臺”,數十個小屏幕對應著工地上重點管理區域,工人們忙碌的身影、飛舞的焊花、矗立的塔吊……一切盡收眼底。
“我們與杭州品茗安控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智慧工地云平臺囊括了數字工地、勞務管理、視頻AI(人工智能)等多個管理模塊。”茆玉卓表示,“智慧工地云平臺”的實施內容,涵蓋了人、機、材、安全、質量等環節,管理人員通過電腦、手機端,可以隨時查看工人現場施工狀態和各項設備參數,在后臺便能對人員進行管理,實現了工地數字化、數據網絡化、管理智慧化。
“請佩戴安全帽再進入工地!”監控屏幕上,一名沒有佩戴安全帽的工人被攔了下來。“閘機設備不僅可以完成傳統識別出入證信息,還可以自動進行安全著裝檢查、聯網核查實現臉部成像和身份真偽甄別,所有數據信息匯總和辨識都在1秒以內完成。”茆玉卓介紹說。此外,平臺將視頻AI算法與工地監控相結合,提供安全帽、反光衣、火焰、煙霧、區域入侵和越線越界等多種智能識別算法,實現對工地周界“全方位、立體式、無縫隙”全景監控。發現違規行為,系統后臺會自動抓拍并實時報警,管理人員通過手機等設備就能進行管理。
通過“智慧工地云平臺”,項目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手機對質量、安全、進度、變更、物料、成本進行實時管理,管理信息直接進行云端存儲,管理痕跡實時可見,記錄永久保存。“我們把所有問題都‘晾曬’在系統中。”茆玉卓解釋說,管理人員用APP將現場存在的隱患拍照或者錄視頻上傳到平臺,同時支持全員參與安全工作,對施工生產中的人、物、環境的行為與狀態進行管理。通過“事前預防”“事中控制”的方式杜絕事故的發生,讓現場安全和質量管理模式更加規范。
“施工現場應用的物聯網設備像人體的五官和四肢,能夠實時感知作業環境的現狀與變化;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的應用像人體的大腦,能夠對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判斷,實現項目動態提醒和決策輔助;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就像人體的神經網絡,聯動企業和項目建立信息收集、實時傳輸反饋的整體協同機制,幫助管理者牢牢掌握關鍵信息,做到分析有數據、決策有依據。”杭州品茗安控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自可在談及智慧工地云平臺建設時補充道。
從“灰頭土臉”到“一塵不染”
“我們配備了高壓水槍、噴淋設備、霧炮機等一系列硬件和軟件設施,設備終端可以根據設定的環境監測閾值,與施工現場的噴淋裝置數據聯動,從而自動進行空氣檢測、降塵噴霧。管理人員也可以遠程進行操控。”項目生產經理耿超然打開手機,通過手機APP端的智慧聯動,遠程操控揚塵治理設備。“我們的系統可以進行數據收集,進行智能化分析,從而確定設備安裝位置,讓噴霧噴在揚塵最嚴重的地方,讓圍擋擋在噪音最頻發的地方,有針對性地采取最有效的措施。”
由于項目工程場地大、工期緊、土方開挖量大,再加上杭州每年都會有長達兩個月的梅雨季,造成土方外運工作相當困難。為了克服難題,項目采用了超遠距離泥漿泵送土方外運技術。“我們在基坑內土方待挖區域,布置了一處蓄水池,用輸入加壓水進行土方沖刷,土體遇水配置成泥漿,流至泥漿泵工作區域,通過泥漿泵輸出至現場增壓泵,再通過增壓泵向外輸出,通過處理后可進行土方回填。”耿超然解釋說,這一施工過程無污染,工期也不受外界影響,和傳統渣土車外送方式相比,可減少碳排放1380噸。
除此之外,項目還運用智能水電監測系統,通過對工地現場水表、電表計量數據實時上傳,方便施工企業對工程能源消耗高效把控,減少水電資源的浪費。同時結合后臺大數據的分析,幫助企業調配施工機械,提升施工效率。“在后續施工中我們還將投入使用超高層垃圾通道。”耿超然表示,用手推車將垃圾通過施工電梯運至指定地點的傳統方式,不僅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運輸效率相對較低。而超高層垃圾通道的應用,將實現樓層內建筑垃圾安全、快速、高效運輸,同時能解決垃圾運輸過程中揚塵治理問題。
潤安裝飾會向先進認真學習。